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

发布者: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4-07-25阅读次数:33

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显著、成效显现。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报告系统总结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了市场建设运行工作成效,展望了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方向,是继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之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最新进展情况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其中,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63亿吨,累计成交额172.58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交易主体更加积极。

全国碳市场包括强制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的减排交易市场,二者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为补充,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配额分配与清缴制度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础。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分配配额,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节奏和力度保持一致。

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配额发放量分别为50.96亿吨、51.04亿吨,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应清缴配额量)分别是50.94亿吨、50.91亿吨,分别盈余147万吨、1298万吨,占配额发放总量的0.03%0.25%,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盈亏基本平衡,符合政策预期。与此同时,重点排放单位共使用371.74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配额清缴抵销。

截至2023年底,20212022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分别为99.61%99.88%,较第一个履约周期进一步提升,位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前列。

报告提到,经过三年的建设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法规保障得到加强,配套技术规范不断完善,为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夯实了基础。

2024125日,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自51日起施行,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强化了依法监督管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重罚的相关规定,体现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贡献。

此外,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了登记、交易、结算三项规则,组织制修订了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配额分配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与《条例》共同形成了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多层级制度体系。

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落实主体减排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降低行业减排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碳市场对全球碳价水平和碳交易机制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力,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情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配额分配方法展现了碳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优势,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